黑茶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我国燕麦的科研状况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06 17:33:07标签: 燕麦 燕麦市场分析 当前位置:黑茶农业网 > 农作物 > 手机阅读

燕麦

科研单位及研究人员

我国于1950年开始至今一直开展燕麦的研究工作,科研工作起步晚,技术力量薄弱,种质资源贫乏,试验手段落后,与英俄美法等国家相比差距较大。我国从事燕麦研究的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科学院、河北省高寒作物研究所、山西农业科学院高寒作物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青海省农牧科学院草原研究所、甘肃省定西旱农中心等单位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现在具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其次还有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辽宁、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区的科研单位也进行过一些相关试验,其中20世8E50~60年代主要是进行农家品种的收集、整理和国外燕麦品种的引种研究工作;70年代初开始进行皮、裸燕麦种间远缘杂交和裸燕麦品种间杂交培育新品种以及新

专集协办福建漳州力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一n,?O淼Z展HAN

品种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研究队伍一直仅有20人左右。近年来研究队伍虽然有所扩大,但研究人员素质低、研究人员结构不合理、研究方向方法滞后等问题仍然突出。

科研的基础设施与技术水平

燕麦在我国是小作物,国家及地方对燕麦研究方面一直重视不够,财政长期投入不足,燕麦研究与其他作物或发达国家相比显示出科研综合实力薄弱,表现为常规技术研究多,对高新技术研究少;技术引进多,吸收消化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少;立题面窄、低水平重复较多,研究队伍的数量和研究水平落后于时代发展步伐。各有关燕麦科研单位的装备也不够精良,设备陈旧落后、图书资料少,大多数还停留在20世纪50年代的水平。由于农业科技创新手段落后,现仅具有应用常规技术选育新品种的能力,缺乏进行微观层次操作育成突破性新品种的技术设备和人才,仅具有一般田间栽培试验的手工作业设施。而缺乏可调控光、温、水、肥、气的现代大型野外实验设施,难以对所研究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作模拟研究,难以进行燕麦机械化农场生产,难以开展燕麦工厂化加工的实验。这种状况无法高效加速我国燕麦产业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

我国开展燕麦研究以来,应用常规育种技术重点开展了裸燕麦、皮燕麦的高产优质育种研究,利用皮、裸燕麦种间杂交育成了一大批高产品种,又利用后代材料、国外引进材料进行种内杂交,筛选出粮草兼用型、饲草饲料型、加工食用型、救灾备荒型的专用品种若干个,育成品种(或品系)在品质、产量和降低带壳率等方面均有突破性进展。

燕麦品种资源

我国种植燕麦已有2500年的历史,种植的燕麦有普通燕麦和裸燕麦,野生燕麦主要是普通野燕麦,是我国西北麦田中难以除尽的杂草。中国燕麦经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已形成比较丰富的种质资源。我国种质资源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对全国的燕麦资源进行搜集、整理、入库,并开展国外引种工作,筛选出一批优异种质。据统计,截止2000年入国家作物种质库的燕麦资源共3202份,其中中国原产燕麦种质资源2187份,在这些国内资源中裸粒型品种有1901份,占86.9%,而国外引进的1015份资源中裸粒型仅有36份,占3.5%。裸粒型品种非常突出,由于我国燕麦种植地理区域条件差异较大,所以在燕麦遗传资源的形态和农艺性状上表现千差万别,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

燕麦新品种的选育与育种目标

我国从开展裸燕麦育种以来一直以培育高产品种为主要目标。培育成一大批皮、裸燕麦新品种服务于当地乃至全国燕麦生产,使当地生产应用品种得到3~5次更换,单产提高一倍以上。其中20世纪60年代前后主要是进行旱地品种选育,曾选育出“坝选一号、坝选三号、大铃早、李家场、华北一号、华北二号”等优良品种,并进行了大面积推广;70年代主要是选育适宜水浇地和肥沃二阴滩地种植的品种,曾选育出“I]、,46-5、三分三”等裸燕麦品种,80年代主要是进行旱滩地育种,曾选育出“冀张莜一号”莜麦品种,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展了选育三种不同生态条件种植的品种,曾选育出“冀张莜系列、晋燕系列、蒙燕系列、雁红系列、坝莜系列、定莜系列”等一大批裸燕麦优良新品种并大面积推广于生产,裸燕麦育种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不同生态区的品种得到了更换,产量歹、。再度提高。但因多数品种是通过皮、裸燕麦种间杂交培育而成的,品种的品质较差,其主要表现在蛋白质、总纤维素、D葡聚糖含量低,脂肪含量和皮燕麦率高,与生产需求尚有差距。今后燕麦的研究重点将是引进、收集、筛选高蛋白、高D葡聚糖、低脂肪、皮燕麦率低的优质种质,研究培育高蛋白、高13葡聚糖、低脂肪、适合加工食品的和高蛋白、高脂肪、适合饲用的皮、裸燕麦品种。

燕麦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与进展

高产栽培是一个永恒的课题,燕麦高产栽培技术的形成也有一个较为漫长的渐进过程。燕麦作物生长在高寒、冷凉、人民生活相对贫困的地区,从事燕麦作物研究的单位少、研究人员素质偏低,国家投入燕麦作物研究的经费严重不足,从而造成燕麦栽培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滞后。从河北省坝上地区燕麦平均产量来看,建国前平均产量不足750kg/hm2,20世纪70年代前不足1500kg/hm2,90年代前不足2250kg/hm2,到现在一般可以达至fj2250kg/hm2以上,这个过程中经历了4次较大的品种更换,高产品种.-39..

的选育和应用功不可没,在栽培技术方面我们也摸索出了浓据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播种期、播种量、施肥方法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实现良种良法配套,达到了个别地块旱地莜麦产量5250kg/hm2以上、较大面积地块平均产量达至03750kg/hm2以上的较好记录,在我们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可望这样的高产地块会逐年增加,面积会逐年扩大。

燕麦新产品的研制和生产

我国传统裸燕麦的加工工艺复杂,操作技术难度大。皮燕麦使用传统方法则难以加工,多数用作家畜饲料。除此而外,燕麦面食能量含量高、耐饥,但大量食用会消化不良。这两方面情况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燕麦消费范围的扩大,长期以来一直停留在小杂粮位置。

现代加工技术发展为燕麦进入主粮系列提供了技术保障。现代燕麦加工技术的发展,已经及正在彻底改变上述情况。首先采用现代加工工艺,将裸燕麦、皮燕麦加工成燕麦米,以30%至0最高60%的比例加入到大米中,可制作成色泽悦人,十分可口的米饭}其二,将燕麦米加工成燕麦面粉,可以30%至1160%的比例加入到小麦面粉中,用于制作各种面食(面包、馒头、面条、甚至方便面)。新的混合型米饭、面食含燕麦产品量有限,食用无消化不良之虞,为燕麦产品走进千家万户,走向大江南北提供了可靠通道。目前为止,已生产出全粉、精粉、高纤维麸皮、燕麦米、燕麦片、燕麦方便面、燕麦奶粉、燕麦冰淇淋食品以及燕麦葡聚糖、淀粉、蛋白质、燕麦油等保健功能产品。

取得的成就

我国开展燕麦研究以来育成各种不同类型的裸燕麦品种40余个,获得国家、部、省级奖励二十多项,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其中“六倍体皮、裸燕麦种间杂交及其在裸燕麦新品种选育中的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莜麦新品种578的选育”获得农牧渔业部技术改进二等奖;

“裸燕麦大面积丰产综合栽培技术的开

“皮裸“山西省左云等三县旱地莜麦丰产技术”获农业部丰收二等奖,发”研究获得农业部三等奖,“燕麦种质资源的搜集、整理、鉴定与评价”获得农业部三等奖,

燕麦种间杂交技术及不同生态型系列化莜麦新品种选育”获河北省省长特别奖,

优种在生产上的推广”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晋燕4号、燕红10号“不同生态型系列化配套莜麦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应用”获河北省星火二等奖,以及省部级奖励10余项。在燕麦种质资源创新方面单倍体育种技术、外源DNA导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燕麦育种,研究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拓宽了燕麦育种的途径;D一葡聚糖、燕麦氨基酸、燕麦纤维素、化妆品基料、阿尔平止痒药等燕麦新产品的试制成功,也为企业发展展示了广阔发展前景。

加工现状

国内外燕麦加工企业开始青睐我国的裸燕麦(莜麦)。进入21世纪,起源于我国的古老农作物——裸燕麦(莜麦),在西麦、桂格、早早麦,世壮等一批国际、国内企业的市场推动下,获得了中国广大消费者尤其是中老年人的普遍认可,并已逐渐成为关注健康人群的日常膳食(早餐、夜宵)的必需品,市场容量快速增长,目前已成为中国燕麦健康食品行业领导品牌,它们已经或正在尝试应用裸燕麦进行燕麦产品的加工。澳洲的西麦1994年来到中国,应用国外皮燕麦为原料新建年处理燕麦1万t,年产D一葡聚糖lOt、水解蛋白质140t,燕麦淀粉900t、抗氧化燕麦食品8200t生产线,并以“关爱大众健康”为宗旨,经过十年不懈努力,已建立了全国性的现代营销网络,在中国大陆拥有28家分公司,生产的产品主要有西麦珍珠燕窝、西麦阳光早餐、西麦中老年营养燕麦片,西麦主流早餐等,在中国的消费人群近1亿,树立起“中国燕麦食品第一品牌”形象。北京世壮、山西奥特福、北方旺源、广州金味、上海欧德麦、上海金山等国内企业更是在裸燕麦的加工应用过程中得到发展壮大。

上一篇燕麦越冬期管理八要点

下一篇冬燕麦的阶段发育

农作物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