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梅花鹿的介绍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05 02:36:10标签: 梅花鹿 梅花鹿综合 当前位置:黑茶农业网 > 特种养殖 > 手机阅读

梅花鹿

一、梅花鹿的外形特征

属中型鹿类,体长125~145厘米,尾长12~13厘米,体重85~110千克。头部略圆,颜面部较长,鼻端裸露,眼大而圆,眶下腺呈裂缝状,泪窝明显,耳长且直立。颈部长。四肢细长,主蹄狭而尖,侧蹄小。尾较短。

毛色随季节的改变而改变,夏季体毛为棕黄色或栗红色,无绒毛,在背脊两旁和体侧下缘镶嵌着有许多排列无序的白色斑点,状似梅花,因而得名。冬季体毛呈烟褐色,白斑不明显,与枯茅草的颜色类似。颈部和耳背呈灰棕色,一条黑色的背中线从耳尖贯穿到尾的基部,腹部为白色,臀部有白色斑块,其周围有黑色毛圈。尾背面呈黑色,腹面为白色。

雌兽无角,雄兽的头上具有一对雄伟的实角,角上共有4个杈,眉杈和主干成一个钝角,在近基部向前伸出,次杈和眉杈距离较大,位置较高,常被误以为没有次杈,主干在其末端再次分成两个小枝。主干一般向两侧弯曲,略呈半弧形,眉叉向前上方横抱,角尖稍向内弯曲,非常锐利。

二、梅花鹿的生活习性

梅花鹿生活于森林边缘和山地草原地区,不在茂密的森林或灌丛中,这样有利于快速奔跑。白天和夜间的栖息地有着明显的差异,白天多选择在向阳的山坡,茅草丛较为深密,并与其体色基本相似的地方栖息,这样可以较早地发现敌害,以便迅速逃离,夜间则栖息于山坡的中部或中上部,坡向不定,但仍以向阳的山坡为多,栖息的地方茅草则相对低矮稀少。

群居性:在自然条件下,梅花鹿是群居的,少则十几头,多到几十头。在寒冷的冬季比其他季节的集群性更大,人工圈养的梅花鹿群其群居性仍然没有改变,鹿群中的头鹿常会影响整个鹿群的行动,为逃避伤害,众多的鹿都会按照头鹿或少数几头鹿的躲避方向和路线奔跑。偶尔因病或其他原因令个别鹿离群单独饲养,则表现胆怯不安,在圈内不停地来回走动,甚至拒绝采食和饮水。外来的鹿只很可能受到本群中一些鹿的攻击,人们利用梅花鹿的这种有群居性,对梅花鹿进行驯养、放牧和控制整个鹿群。

梅花鹿大部分时间结群活动,群体的大小随季节、天敌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变化,通常为3~5只,多时可达20多只。在春季和夏季,群体主要是由雌兽和幼仔所组成,雄兽多单独活动,发情交配时归群。每年8~10月开始发情交配,雌兽发情时发出特有的求偶叫声,大约要持续一个月左右,而雄兽在求偶时则发出像老绵羊一样的“咩咩”叫声。

以上就是梅花鹿的介绍了,希望本文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如果还想了解更多,可以到农村创业--梅花鹿频道,查看更多关于梅花鹿的相关信息。

上一篇三种鹿品种介绍

下一篇鹿鞭的功效与作用

特种养殖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