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犊牛脐带疾病防治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05 05:24:19标签: 牛疾病防治 当前位置:黑茶农业网 > 畜牧业 > 手机阅读

犊牛脐带疾病防治

一、脐带炎

脐带炎是犊牛出生后,由于脐带断端没有及时、彻底消毒,受到细菌感染而引起的化脓性炎症,为犊牛常见多发疾病。该病主要是由于接产时消毒不严,脐带受到污染或犊牛互相吮吸脐带而造成。

1.临床症状

犊牛表现食欲不振,精神沉郁,体温升高到40℃~41℃。脐带周围红肿、发烫,中央及根部皮下可摸到大小如小手指粗的索状肿胀物,有时能挤出少量脓汁。当脐带坏疽时,断端湿润、肿胀,呈污红色,化脓并带有恶臭。

2.治疗

先用双氧水冲洗,挤出脓汁,再用0.9%盐水冲洗干净,再用碘酒浸泡消毒1~3分钟,每天两次。并结合全身解热、抗菌消炎治疗,可用普鲁卡因青霉素、安乃近全身治疗,3~5天一个疗程;严重的牛可结合头孢、氢化可的松、安乃近、维生素C全身静脉补液治疗,3~5天一个疗程。

3.预防

犊牛出生后用消毒过的手术剪将脐带剪断,留3~5厘米。犊牛出生1小时内用7%碘酒浸泡消毒脐带,时间不少于30秒。犊牛出生后次日再用7%碘酒浸泡消毒脐带,一直消毒到脐带干燥为止。犊牛出生后用麦特爽涂抹犊牛身体,让犊牛的毛保持干燥。出生后犊牛1小时内强制灌服4升优质初乳、经7%碘酒消毒后,及时移到犊牛笼单独饲养,防止犊牛互相吮吸脐带。犊牛笼提前彻底消毒,铺上干净稻草,厚度10厘米。此外,犊牛舍保持干净、干燥、通风,每天用0.3%过氧乙酸消毒。喂奶盆每次用后,清洗干净并浸泡于消毒水中,再取出晾干备用。

二、脐疝

犊牛脐疝是由于脐孔发育不全、没有正常闭锁、脐部化脓感染或腹部发育缺陷等造成的。一般脐疝刚形成时脐孔较小,随着犊牛的生长,腹压加大,脐孔逐渐增大。脐孔发育不全、脐孔感染等,犊牛脐孔不能闭合,极易形成脐疝。一般脐疝刚形成时脐孔较小,随着犊牛的生长,腹压加大,脐孔会逐渐增大。

1.主要症状

病牛脐部呈现明显的半球形肿胀,质地较软,有的紧张,听诊时可听到肠音,犊牛脐疝一般拳头大小。病初多能在改变体位时将疝内容物还纳腹腔,并可清楚摸出疝轮。病牛表现不安,食欲下降,体温一般正常,手触摸、按压脐疝,犊牛一般回避、疼痛。

2.治疗

(1)保守疗法:一般在发病初期,犊牛疝孔小,疝内容物易还纳腹腔时实施。将犊牛腹底朝上、四脚朝天保定,先仔细将疝内容物还纳腹腔,然后用橡皮乳胶管沿疝孔上方紧紧扎住,2~3周后疝孔一般闭合,下方多余的皮肤组织会坏死脱落。

(2)手术疗法:术前病牛禁食24小时,不限制饮水,保持病牛牛体卫生。将病牛进行侧卧保定,按常规方法对病牛术部进行剃毛、清洗、消毒,采用0.5%普鲁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沿脐疝基部先将皮肤切开,小心分离皮下组织和疝囊壁,暴露囊内容物,主要为小肠和网膜,先用生理盐水将疝内容物冲洗干净,再仔细将疝内容物还纳腹腔,然后缝合疝孔,一般用18号丝线采取荷包缝合法,最后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术后每天检查病牛的刀口及全身状况,隔天用10%碘酒对刀口消毒,每天监控病牛体温、食欲、粪便情况,保持垫料清洁干燥。病牛全身用头孢、氢化可的松、安乃近、维生素C、高糖静脉补液,连用3~5天。

3.预防

刚出生犊牛脐带不宜剪得过短(留3~5厘米),断脐后对脐带及其周围严格彻底消毒,防止因脐带感染导致疝孔闭合不全。

上一篇繁殖母牛的日常管理技术

下一篇春季黄牛流行性感冒防治

畜牧业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