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泥鳅的病害防治技术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09 19:39:29标签: 泥鳅 当前位置:黑茶农业网 > 养殖技术 > 手机阅读

泥鳅是温水性底层鱼类,具有食用、药用双重价值,是我国主要淡水经济鱼类之一。近年来,由于出口创汇,市场的需求量增大,泥鳅人工集约化养殖迅速发展,随之产生各种细菌性疾病。现将其症状、病因及防治方法综述如下,供广大饲养者参考。

泥鳅的病害防治技术

一、赤皮病

1,症状 :此病由于捕捞、运输过程中碰伤鳅体,或因水质恶化而引起细菌侵入,诱发此病。病鳅的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白溃烂尤为明显,危害较严重。

2,防治方法 :发现此病可按1立方米水体溶解20克呋喃奈斯水溶液,浸洗病鳅15分钟~20分钟;也可用占全池鳅鱼体重0.04%的呋喃奈斯拌饵投喂,连喂3天,疗效比较显著。

二、曲骨病

1,症状 :病鳅背骨弯曲,因孵化时水温异常及缺乏维生素所致。2,防治方法 :孵化时保持适温,防止水温急剧变化,投喂混合饲料。

三、水霉病

1,症状 :由于水温较低或冬季鳅体受伤,开春后易感染水霉病。病鳅身上长满白色棉絮状的水霉。

2,防治方法 :发现此病,用2%~5%的食盐水浸洗病鳅5分钟~10分钟,也可用浓度为10毫克/升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洗15分钟~30分钟,即可治愈水霉病。四、寄生虫病

1,症状 :泥鳅种苗阶段常见有车轮虫、三代虫等寄生虫,被寄生虫侵袭的鳅苗常常浮于水面,急促不安,或在水面打转。

2,防治方法 :发病鱼池可按1立方米水体用0.5克硫酸铜和0.2克硫酸亚铁制成的合剂全池泼洒。五、气泡病

1,症状 :鳅苗阶段,由于水中氧气或其他气体含量过多,易导致气泡病。病鳅肠中充气,腹部鼓起,浮于水面。

2,防治方法 :发病重池,可用浓度为1克/升的食盐水全池泼洒,或加入新鲜水体。平时投饵要注意适量、多样化,并加强水质管理,可以预防此病的发生。六、敌害生物

1,症状 :泥鳅的主要敌害生物有蛙类、水生昆虫、鸟类及凶猛肉食性鱼类。2,防治方法 :

(1)清除池边杂草,保持养殖环境卫生,严防蛙类侵入,发现蛙类应及时捕捉,蛙卵要及时捞除.

(2)进水口要用筛绢网拦好,防止野杂鱼随进水时进入池中.

(3)发现鸟类,及时驱赶。

七,赤鳍病

1.症状 此病多在水质恶化、蓄养不当时,由短杆菌感染引起,均在夏季流行。病鱼体表或鳍部表皮剥落呈灰白色,肛门发红,接着在腹部和体侧出现红斑,并逐渐变成深红色,肠管糜烂,进而在皮肤溃疡部位寄生水霉,引发水霉病。病鱼在水池注水部或近池边水面悬垂,不摄食。

2.防治方法 每立方米水体用1克漂白粉水溶液,全池泼洒。或用每+毫升含10毫克~15毫克氯霉素、土霉素或金霉素的溶液浸洗鱼体10分钟~15分钟,每天浸洗1次,1天~2天即可见效,4天~5天痊愈。

八,出血病

(1)症状 ;此病是近年来出现的,具体是由哪种细菌引起感染还有待证实。早春至10月易发。病鳅体表呈点状、块状或弥散状充血、出血,内脏也有出血,呈败血症症状。

(2)防治方法 用漂白粉或二氯异腈尿酸钠全池泼洒,或每公斤泥鳅用10毫克~15毫克土霉素拌料投喂。

九、肠炎病

(1)症状及病因 :水温20℃以上易流行,是由肠型点状气单胞菌感染引起。病鳅肠壁充血发炎,腹部膨大,有红斑,体色变黑,肛门红肿,肠道紫红色,有黄色粘液。此病常与烂鳃病、赤皮病并发。

(2)防治方法:全池泼洒漂白粉或口服呋喃唑酮。

十、烂鳃病

(1)症状及病因 :养殖密度大、水质差、水温15℃以上时鳅体感染柱状屈挠杆菌,引起鳃组织腐烂所致。病鳅体色发黑,鳃丝腐烂发白,尖端软骨外露,鳃上有污泥,多粘液,严重者会“开天窗”。

(2)防治方法:用漂白粉泼洒消毒或口服氟哌酸。

上一篇泥鳅喂什么?泥鳅的饲料配方有哪些?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养殖技术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