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常见的蚯蚓养殖技术有哪些?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09 20:26:40标签: 蚯蚓 当前位置:黑茶农业网 > 养殖技术 > 手机阅读

蚯蚓养殖首先要选择好蚯蚓种类,饲料准备,蚓床的搭建,放养蚯蚓等,这就是蚯蚓养殖前期要做的。

常见的蚯蚓养殖技术有哪些?

1、选择适当的种类

虽然蚯蚓比较常见,但是要细分的话蚯蚓还是有很多种类的,一般在养殖的时候都会选择大平二号,这类蚯蚓不仅个头较大,而且寿命比较长,是养殖的首选,此外它的外表也比较美观,繁殖能力还较强,还比较好饲养,非常的适合人工养殖。

2、饲料的准备

蚯蚓主要是生活在地下的,以吃腐烂的食物为主。因此在养殖蚯蚓的时候可以用动物的内脏,腐烂的植物或者是粪便之类的东西,当然这种东西是不能过直接拿来喂养蚯蚓的,是需要发酵之后才可以。一般的话在养殖蚯蚓的时候选择使用粪便的比较多,因为粪便比较好发酵,而且成本比较低。

3、蚓床的搭建

在养殖蚯蚓的时候是需要给它们选择适当的地方的,一般都是用稻草来搭建蚓床的,先是一层一层的铺放,每层上边都放有饲料,同时还要保证蚓床的宽度在50厘米左右,此外还有就是蚓床之间要保持适当的距离。

4、放养蚯蚓

接下来就是最后的一步,将蚯蚓放到蚓床上,在放蚯蚓的时候要将它放在蚓床的周围让它自己爬过去,同时要将蚓床给浇湿润了,这样的话才能保证蚯蚓在上面水存活下来。等蚯蚓放置结束后,接下来就是日常的管理了,管理适当的话养殖的效果就会好,反之则不好。

5、蚯蚓的饲养管理

1、饵料的投喂:及时喂给蚯蚓充足的饵料,是保证蚯蚓快速生长的重要措施。将饵料采用堆块上投法,厚度为10厘米,不要将床面盖满,不求平整,以便分离蚯蚓。

2、蚯蚓养殖温度:最佳温度在15-25℃。冬季采用加厚养殖床到40-50厘米,饵料上盖稻草,再加塑料布,保温、保湿,夏季力争每天浇一次水降温。

①分期饲养:可分成种子群、繁殖群、生产群,薄饲勤翻,每月给料2次,上料前先翻床,每次给料厚度为10厘米,始终保持饵料新鲜透气,

②适时采收:夏季每月采收一次,春、秋季节每1.5月采收一次,采收后及时补料。轮换更新:种蚓要每年更新一次,养殖床每年换一次,以保蚓群的旺盛,防止蚯蚓因自然发展而造成种群衰退

3、饵料选择:最好是牛粪、猪粪、马粪、羊粪、兔粪,猪、羊、兔粪加秸杆、稻草。

蚯蚓的采收

最佳方法是自然光照采集法。在养殖床发现蚯蚓,密度达到2-3万条/平方米,80%个体达到0.3克以上,是最佳采收时间。采收时,提取前24小时前浇足水,不可过干过湿,然后将养殖床上面10厘米饵料的70%集中在水泥地面或塑料布上,利用蚯蚓怕光的特点,逐层扒开,将饵料扒净,最后,使蚯蚓集中在底层,达到收集目的。

蚯蚓养殖方法有哪些?

具体的养殖方法应根据目的和规模大小而定。其养殖方式一般可分为两大类,即室外养殖和室内养殖。室内养殖,按照养殖容器的不同,有盆养法、筐养法;室外养殖,常见的有池养法、沟槽养殖法、肥堆养殖法、沼泽养殖法、垃圾消纳场养殖法、园林和农田养殖法、地面温室循环养殖法、半地下室养殖法、塑料大棚养殖法、通气加温加湿养殖法等。

蚯蚓的繁殖和生长主要有哪些?

1、产茧量:蚯蚓每条年产茧在56-58个之间,其中春季占40%,夏季25%,秋季27%,冬季8%。

2、孵化率:一个蚓茧平均孵出幼蚓5-8条,最多12条,但是发育完全的幼蚓一般只有3-4条。不同温度孵化所需时间,孵化率不同。

3、生长期:期幼蚓体重增加缓慢,进入毓期后,增长也缓慢,只有在性成熟期前后一个月内,蚯蚓生长最快。此时采取可获取高产。另外,蚯蚓生长速度与饵料状态有密切关系。尽管饵料相同,由于其碎细度不同,幼蚓的生长速度可相差1.5倍,所以要保持饵料碎细状态,避免饵料有大小团块(如出现团块,可用水浇湿捣碎),保证蚯蚓快速生长。

4、养殖密度:种蚯蚓数量,应控制在每平方米1万条以内,生产蚓群每平方米3公斤(2-3.1万条),前期幼蚓3万条/平方米,后期下降到2万条。

5、产量:每平方米产量可达10公斤/年,一般在6-8公斤,(因北方每年生产期只有8-10个月)饵料每消耗25-30公斤,可产1公斤鲜蚓,并可获得70%蚓粪,5方牛粪产一吨蚓粪,鲜蚓50公斤。

上一篇黄鳝和泥鳅有什么区别呢?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养殖技术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