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草鱼肝胆综合症的诊断及防治技术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10 02:46:21标签: 淡水鱼 当前位置:黑茶农业网 > 养殖技术 > 手机阅读

肝胆综合症是近年来在草鱼养殖过程中发生较为频繁的鱼病之一,对草鱼养殖生产的影响越来越严重。肝胆综合症的症状因在外观上与烂腮病、肠炎、赤皮病有近似之处,极易被渔民误诊为传统的草鱼三病 导致错误用药,既增加了生产成本又耽误了鱼病的治疗.给渔民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

相关阅读:草鱼肝病、肾病防治技术

一、草鱼患肝胆综合症的症状

草鱼患肝胆综合症后,其肝脏、胆囊、鳃、肠道等器官、体形以及活动情况都会出现异常,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烂鳃,但有别于一般的细菌性烂鳃病。轻症草鱼鳃丝暗红,充血水肿;重症草鱼鳃丝末端腐烂分裂,部分鱼鳃丝上有绿色泥苔,没有明显的“开天窗”现象。此疾病潜伏期比细菌性烂鳃病时间要长。

2、肠道发炎,患病晚期的草鱼与一般的细菌性肠炎病症状较为近似,肠壁有少量血丝,肠道内无食物而充满黄色黏液,肛门红肿,患病早期的鱼类肠道内可能有少量食物,病症较轻。

3、患病草鱼肝脏失血肿大,变黄、发白或局部呈绿色块状,成为花肝,脂肪含量偏高,质脆易碎,组织松散。

4、患病草鱼胆囊膨大充盈,胆汁丰富,呈绿色或墨绿色,少数重症草鱼在死亡以前会有少量胆汁外溢,扩散至相邻的内脏器官或肌肉表面。

5、患病草鱼体色暗淡,背、腹部局部鳞片松散、晦暗,少数背部肌肉腐烂,部分患病草鱼胸腹部、眼眶、鳃盖、鳍基充血;尤其尾鳍基部充血明显,眼球突出并伴有血丝;部分鳍条末端腐烂分叉,以尾鳍最为严重。

6、体形不正常,比正常鱼的较为短粗,腹部膨大,早期和晚期患病鱼类均有不同程度的腹水现象,解剖后可见体内脂肪富集。

7、活动情况异常,发病初期池中病鱼漂游池边、反应迟钝、食量减少、病鱼体表无明显变化,摄食后出现窜游或痉挛,而重症草鱼几乎不摄食,在池边单独游动,多在凌晨死亡。

二、疾病的发生与危害

此病多发生主要投喂配合饲料的草鱼精养塘,主要危害一龄、二龄草鱼鱼种。流行季节主要从5月份开始一直到10月份都有发生,已普遍流行于全国各地。一龄草鱼鱼种的培育过程中,多在8月下旬或9月初发病,病情可持续30-40天,死亡率在20%-40%。二龄草鱼鱼种在摄食劣质配合饲料20-30天后,陆续发病,病情可持续1-2个月。死亡率与发病程度、池塘环境以及采取的治疗措施相关,主要危害体重100-250g的草鱼,严重时死亡率可达30%或更高。

三、病因

可以导致草鱼患肝胆综合症的直接原因有很多,来自饲料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饲料中添加喹乙醇等违禁促生长添加剂,且含量偏高,导致鱼种生长过快,肝脏的脂肪含量偏高,形成脂肪肝,肝脏的功能弱化。肝脏是最大的腺体,它除分泌胆汁,有助于消化吸收外,还把消化吸收的物质合成糖元、脂肪和蛋白质。此外对中间代谢、解毒、维生素的贮藏以及免疫物质的生成都有着重要作用。但是鱼种一旦形成脂肪肝后其肝脏内的胆小管被堵塞或压迫,胆汁的分泌、输送以及胆囊向肠道排放胆汁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苗种肠道内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受到严重影响,最终导致各种营养元素尤其是脂肪、脂溶性维生素和B族维生素等的代谢与供应失常,苗种鳍条、鳃丝、肌肉等发生病变,肝脏功能逐渐丧失,其体质及抗病力急速下降。

2、滥用药物,一些不法厂商在饲料中添加呋喃唑酮、氯霉素等违禁药品,或使用了副作用大、残留高的鱼药如敌百虫、硫酸铜等药物,造成了肝损伤。

3、饲料中各类营养成分不平衡,如蛋白质含量过高、碳水化合物含量偏高或长期使用动物性脂肪和高度饱和脂肪酸等,导致饲料能量蛋白比过高。高蛋白饲料易诱发肝脏脂肪积累,破坏肝功能,干扰鱼类正常生理生化代谢;碳水化合物含量过高,会引起鱼类糖代谢紊乱,造成内脏脂肪积累,妨碍正常的机能,其主要病变部位是肝脏,大量的肝糖积累和脂肪浸润,造成肝肿大,色泽变淡,外表无光泽,严重的脂肪肝还可引发肝病变,使肝脏失去正常机能;脂肪含量过高,超出草鱼的需求,导致脂肪在鱼体内沉积过快,尤其是在肝脏中富集,形成脂肪肝,从而导致肝脏的功能减弱,机体的抗病力下降。

4、饲料中胆碱含量不足,满足不了鱼种的需求,导致鱼类生长缓慢,脂肪代谢紊乱,形成脂肪肝。

5、饲料霉变或脂肪氧化,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如黄曲霉素等,会不同程度损害鱼体肝脏和其他内脏器官。

此外,养殖密度过大、水体环境恶化,池塘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浓度的超标,致病菌的大量繁殖也可以加速此疾病的蔓延,病情的恶化。

推荐阅读:草鱼 繁殖育苗

四、预防措施

1、正确选择饲料

养殖户在选择饲料时,应选择信誉良好,有一定技术实力的厂商,注重品牌和质量,切忌将就凑合,贪图便宜。优质的饲料不仅原料质量好而且营养全面合理,更适宜草鱼各阶段生长的需要。实际生产中,养殖户最好根据自己池塘里面草鱼的生长状况,在不同的阶段选择蛋白质含量不同的饲料,如:一龄苗种培育期间使用蛋白质含量为30%的配合饲料,二龄鱼种和商品鱼养殖使用蛋白质含量为26%-28%的配合饲料。

2、优化养殖模式

滤食性鱼类和草鱼以及其他摄食性鱼类的搭配比例以及放养密度应科学合理,养殖户要逐年总结养殖经验和教训,逐步优化养殖模式。

3、科学饲养管理

科学投喂,切忌强制投喂、过量投喂。尤其是一龄鱼种培养阶段的前期应适量、均匀地投喂,投喂率在4%左右,以避免个体大小分化。注重精饲料和青饲料的搭配,草鱼鱼种6-7cm时,开始投喂一定数量的浮萍;二龄草鱼鱼种在3月底至5月初适量投喂黑麦草。适时冲换水或泼洒生石灰等调节水质,降低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含量,改善鱼类生存生长的水环境,水体透明度保持在25-30cm,养殖水体应“肥、活、嫩、爽”。

4、定期药物预防

定期使用生石灰、溴氯海因或二氧化氯等药物,杀灭养殖水体中的有害病菌,药物预防使用剂量同治疗剂量,不应减半,以免细菌产生耐药性。严禁在饲料中添加对鱼类肝脏有损害的呋喃唑酮、氯霉素等违禁药物。要做到合理用药,不用副作用大和残留高的渔药,如敌百虫、溴氯菊酯、敌敌畏、硫酸铜等,更不能用国家禁用渔药或以农药代替渔药施放于水体中。

5、勤观察,多检查

养殖期间,投喂饲料和早、晚巡池时多观察鱼类的摄食与活动情况,注意有无异样;另外每半个月对池塘内的草鱼进行一次抽样检查,观察其体形、体表及肝胆等内脏器官有无异样,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五、治疗措施

因为很多的养殖因素是不可控制的,有时即使做到最好的预防措施,还是会出现肝胆疾病的发生。只要科学的诊断发病原因,结合有效的治疗措施,亦能及时治愈。发现养殖草鱼出现此类病症时首先要综合分析养殖池塘的水质条件、饲料品质、施用药物剂型及频率、摄人营养平衡等因素;笔者发现几乎所有的肝胆类疾病的发生都是上述几个因素综合所致,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1、发现此症建议首先停食两天,肝胆疾病主要是脂肪分解、代谢机能受阻,适当减少营养的摄入,能够有效的稳定、缓解此症。

2、此前施用化学药剂过多、品种较杂的池塘中先泼洒“强力护水解毒灵”或“生物有机酸”以沉淀、絮凝、络合一些残留化学制剂。

3、建议在养殖池塘中适量泼洒“鱼虾可乐”或“特性复合菌素”,有效调节鱼体的渗透压,分解排泄多余的脂肪。

4、采取上述步骤1-2天后,基本上可以稳定鱼类病情,仔细观察待病情稳定后选择优质饲料投喂,开始可投喂正常投喂量的50%,并且在饲料中添加免疫多糖、活力VC、“鱼肝宝散”或“肝肠宝”,化成溶液均匀泼洒在饲料上,连续投喂4-5天,治愈几率一般超过95%。

5、病情基本治愈后,可适当增加投饵量(采取每日递增法,一般每日递增投喂量的3%-5%)。如有部分病鱼表皮有鳞片脱落导致发炎、出血症状,由于此时鱼体刚刚恢复,体质比较虚弱,建议使用一元二氧化氯或聚维酮碘等温和性消毒剂进行外用泼洒消毒,治疗炎症。切勿使用漂白粉或强氯精等强刺激性药品,以免引起病情反弹。

综上所述,在养殖过程有效合理的预防,发现病症后有的放矢的治疗,草鱼的肝胆综合症将变的不再可怕;及时科学的防治将有利于广大养殖者提高养殖效益。

上一篇回南天罗非鱼、对虾养殖应对方案,水产养殖户应加强天气管理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养殖技术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