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山区池塘养殖澳洲宝石鲈的技术 澳洲宝石鲈工厂化养殖方法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13 17:23:05标签: 当前位置:黑茶农业网 > 养殖技术 > 手机阅读

    宝石鲈生性好动,游泳迅速,喜生活栖息于水体的中上层。在自然条件下,以小鱼、小虾为食,并喜食小蚯蚓、红线虫、面包虫等较大的活饵料。宝石鲈对溶氧要求不高,自然水域要求溶氧在2.5毫克/升以上,工厂化集约式养殖要求在3.5毫克/升以上,在pH值5.5~8.5范围内均可正常生长。现在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山区池塘养殖澳洲宝石鲈的技术,澳洲宝石鲈工厂化养殖方法。

  山区池塘养殖澳洲宝石鲈的技术 

  一、材料和方法 

  1、池塘条件 养殖澳洲宝石鲈的池塘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交通方便。池塘面积1.6亩,池深1.8m,水深1.4m,池底平坦,底泥厚15cm;有独立的进排水口,并配备自动投饵机和1.5kW增氧机各一台。鱼种放养前15天用200kg生石灰干法清塘消毒。 

  2、鱼种放养 2007年5月8日放养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为24尾/kg的澳洲宝石鲈越冬鱼种1440尾,搭配放养规格为14尾/kg的白鲢鱼种64尾,鳙鱼种45尾。放养密度为968尾/亩。鱼种放养时用0.4mg/L浓度的溴氯海因溶液浸洗消毒鱼体5分钟后下塘。 

  3、饲养管理 

  (1)饲料投喂 澳洲宝石鲈鱼种下塘后第2天开始进行投饵驯食,驯食的操作是:每次投料前先用水泼洒水面,使水面上产生 哗、哗 的泼水声,再投以饲料,经过一周的驯化,让鱼形成条件反射,只要听到泼水声澳洲宝石鲈就会主动集群摄食。澳洲宝石鲈为杂食性鱼类,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要求相对高一些才能满足其生长,本次选用的配合饲料含粗蛋白含量为37%。根据澳洲宝石鲈畏强光,中午几乎不摄食的习性,采取日投喂2次,投喂时间分别为上午8∶00和下午6时各一次。养殖前期鱼体较小时,投饵量为鱼体总重的6%~7%;中、后期随鱼体长大,投饵量为鱼体总重的4%~5%。 

  (2)日常管理 坚持早、晚各巡塘一次,观察澳洲宝石鲈的活动和摄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定期加注新水,饲养前期每隔10天~15天注水1次,每次注水的水深为10cm~15cm,高温期每周注水1次,每次注水的水深为15cm~20cm,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5cm左右。合理使用增氧机,7月~9月高温季节每天开机2次~3次,每次40分钟~60分钟,闷热天气适当增加开机时间。 

  (3)鱼病防治 鱼病防治应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鱼种放养时用0.4mg/L的溴氯海因溶液药浴后下塘,养殖期间每隔半个月用0.3mg/L二溴海因和杀虫灵2号交替泼洒消毒一次,预防细菌性和寄生虫性疾病。 

  4、捕捞上市 澳洲宝石鲈的生存温度为10℃~38℃,耐低温能力差,水温低于10℃就会冻伤和死亡,在闽北山区不能自然越冬,因此11月中旬前就应起捕上市。 

  二、试验结果 

  1、鱼产量 经过180天的养殖,2007年11月5日全部捕捞上市,1.6亩池塘共捕获鲜鱼1324尾,总重876. 6kg;平均亩产鱼547.9kg,平均成活率85.5%。其中:澳洲宝石鲈746.6kg,占总产85.2%,鲢鳙鱼130kg,占总产14.8%。 

  2、经济效益 收获澳洲宝石鲈746.6kg,按塘边价32元/kg计,产值为23891.2元,鲢鳙鱼130kg,单价为7.5元/kg,产值975元,总产值24866.2元;总支出为11140.25元(其中鱼种费2934.5元,饲料费7055.75元,塘租600元,药物等费用200元,电费及机械折旧350元);总利润13725.95元。平均亩产值15541.38元,平均亩利润8578.72元,投入产出比1∶2.23。 

  三、小结 

  1、在1.6亩的池塘放养规格为24尾/kg的澳洲宝石鲈越冬鱼种1440尾,鲢鳙鱼109尾,经180天的养殖,出塘商品鱼876.6kg,平均亩产547.9kg,平均亩利润8578.72元。试养结果表明,澳洲宝石鲈在山区池塘养殖生长快,产量高,经济效益好,是山区池塘养殖的一个好品种。 

  2、澳洲宝石鲈生存温度为10℃~38℃,耐低温能力差,水温低于10℃就会冻伤和死亡,在闽北山区不能正常越冬。鱼种应在清明节过后水温稳定在15℃以上时放养比较适宜;进入初冬,水温在15℃左右时就应及时捕捞上市。 

  3、澳洲宝石鲈疾病少,易饲养。养殖期间采用定期交替全池泼洒杀虫灵2号和溴氯海因预防,未发生病害,取得较好的防病效果。澳洲宝石鲈对硫酸铜比较敏感,在鱼病防治时应引起注意。 

  澳洲宝石鲈的鱼种培育方法 

  选择面积1000~2000平方米,水深1.5米左右的池塘,要求池底平坦、淤泥厚10厘米左右,进排水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pH值6.8~7.5,溶解氧4.5毫克/升以上。池塘四周用水泥板护坡,每池配备水泵1台。在宝石鲈夏花鱼种放养前15天,每平方米用250克生石灰进行干法清塘,杀灭塘内的敌害生物和病原菌,放养前7天,每亩水面投放经腐熟发酵过的有机肥350千克,接着注水0.6米,注水时注水口用60目的筛绢网过滤,以防敌害生物进入池内。

  几天后,池塘内的枝角类、桡足类、轮虫和水蚯蚓等繁育达到高峰,此时正是投放夏花鱼种的最佳时机。一般在5月中、下旬,池塘水温达20℃以上时放养鱼种。鱼种规格为体长2.5厘米左右,放养时先将鱼种倒人盛有5%的食盐水的浴盆内消毒10分钟,然后连鱼带水一起倒入培育池内,每亩投放2500~3000尾。   鱼种下池3天开始投饵,先投喂鲫鱼苗,每天亩投放1.2厘米左右的鲫鱼苗8万尾,当鱼种生长到5厘米以上时即开始驯食,方法是先停投鲫鱼苗2天,第三天投喂新鲜碎鱼块,采用抛投驯化的方式,先少量,逐步加大投喂量,4~5天后即可完全适应。每天投饲2次,上午7~8点投全天量的3/5,下午4~5点再投2/5,日投喂量为在池鱼种体重的8%~12%。   

  夏花鱼种浅水下池,一方面可提高池塘单位水体的饵料密度,有利于鱼种摄食;另一方面可提高水温,有利于促进鱼种生长,随着鱼种的快速生长,逐步加深池水,14天后水深加到1.5米,以后7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5~1/6,每天早中晚巡塘3次,观察鱼种的摄食、活动、生长及池塘水质变化情况。下午1~2点用水泵冲水增氧1.5小时,并定期测量溶氧,pH值变化等,以便及时调整投饲量和做好鱼病的预防等方面的工作。实践证明,经过30天时间的精心培育,宝石鲈鱼种规格全长可达9.5厘米以上,这时要及时将鱼种扦捕到成鱼养殖池内转入成鱼养殖。 

  澳洲宝石鲈工厂化养殖方法

  1、养殖池和整个养殖系统采用200mg/l福尔马林液或25mg/l的漂白粉进行消毒,并用毛刷等工具将养殖池底及池壁周围消毒洗刷干净。在澳洲宝石鲈鱼种放养前一周加注新鲜自来水,并使用0.3mg/l溴氯海因对水体进行消毒。

  2、 鱼种的放养及密度。选择放养鱼种的规格应较为整齐,一般放养规格在50~60g/ 尾时每平方米放养100尾,可直接养成商品鱼(500g/尾以上)。如果放养鱼种的初始规格在50g/尾以下时,可适当增加放养密度至200~300 尾,但在养殖过程中随着系统负载量的增加、水体溶解氧的变化及鱼种大小规格的差异,应予以及时分池稀养。放养前鱼种须进行10ppt的盐浴24h,防止外来病原体带入工厂化养殖系统。

  3、澳洲宝石鲈鱼种入池后第二天即可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并能进行抢食人工配合颗粒饲料,其饲料主要成分要求见表2。日投饵量根据鱼体规格大小与水体溶解氧、水温、水质情况及时调整,一般体重50g/尾以下的鱼种日投饵率为5~6%;体重在50~150g/尾时日投饵率为3~5%;体重在150~250g/尾时日投饵率为2~3%;体重在250g/尾以上时日投饵率为1~2%,一般日投饵次数为4~6次。

  由于澳洲宝石鲈极为贪食,在实际饲养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四定”原则结合“三看”进行投饲,防止其过量饱食,每次的投喂时间应掌握在15min左右。

  4、病害防治

  鱼病的防治应严格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综合治疗”的原则,在闭合循环水产养殖系统进行工厂化养殖过程中,鱼类的生活环境被高度隔离,外来病原菌很难侵袭。同时在系统中的高密度状态与恒温条件也为病原菌的大量繁殖提供有利条件,若不引起重视势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我们在养殖过程中做到以下要求:

  澳洲宝石鲈鱼种进入系统前进行病原体检疫和消毒,确保没有携带病原体进入养殖系统。紫外线消毒装置每天运行16h,并每隔20天使用0.2mg/l的溴氯海因进行水体消毒,以防止细菌性疾病的发生。如发生寄生虫性疾病,应立即采取将发病的养殖池隔离,并用10ppt的食盐水浸浴1~2h,连续三天,或者整个养殖系统维持5ppt的盐度5~7天,可有效治疗。

  5、日常管理

  (1)水质检测与调节

  由于工厂化养殖负载量较高,同时依据系统设计的水处理管理要求和维持宝石鲈良好的生活环境,每隔20~30天对养殖系统水处理单元进行反冲排污,并根据系统需要适量补充部分新鲜水,但最多不超过30%,每隔15天泼洒20mg/l的生石灰(去滤渣)水,调节PH,改良水质。

  (2)日常工作检查和记录

  在高密度的工厂化养殖期间,应定期检查鱼的生长和健康情况,及时调整投饵率和防病措施。每日检查各设备(如:供水系统、供气系统、供热系统等)运行是否正常,确保养殖池的溶解氧的稳定。每隔7天进行鱼病的例行检查等等,上述所有工作应备有完整的值班书面记录,及时总结经验与教训。

上一篇鲈鱼的养殖技术 中国市场上有哪些食用鱼类品种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养殖技术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