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笼养肉鸡养殖技术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05 15:46:01标签: 肉鸡 肉鸡养殖技术 当前位置:黑茶农业网 > 养殖技术 > 手机阅读

有些鸡笼生产厂家生产肉鸡饲养笼,从育雏到出栏可以一直在笼内饲养。肉鸡笼养本身有增加饲养密度,减少球虫病发生,提高劳动效率,便于公母分群饲养等优点。

笼养肉鸡养殖技术

一、饲养前的清洗与消毒要点

1、鸡舍和笼具的清洗

用自来水清洗鸡舍和笼具,清洗时做到彻底不留死角。料槽和水线也应彻底清洗,避免残留饲料、污物及粪便。

2、鸡舍和笼具的消毒

笼养肉鸡饲养密度较大,消毒采取喷雾或者熏蒸的方法。如果消毒不彻底容易残留细菌和病毒,不利于以后的饲养及疾病防治。消毒时注意消毒剂的轮换使用和用量的把握。熏蒸消毒前关闭鸡舍门窗,堵严一切缝隙,再按照鸡舍的容积计算出药品用量(鸡舍熏蒸消毒时高锰酸钾和福尔马林的用量为高锰酸钾10 - 15克,福尔马林20-30毫升),消毒完毕后打开门窗通风换气1-2天准备进雏。

二、肉鸡笼养技术要点知识

1、笼养肉鸡鸡舍必须是无窗的全密闭鸡舍,用排风扇将舍内空气排出,新鲜空气则由进气口进入舍内。鸡舍内采用人工光照而不是自然光照。当气温高时,应对鸡舍安装湿帘降温,而在寒冷季节,可采用人工加温或利用鸡自身的热量,以保持舍内温度在舒适范围之内。

2、改进笼底材料和结构,使肉仔鸡胸囊肿发生率大大降低,使胸囊肿发生率低于7.5%.

3、采用3层重叠笼养全程规模化饲养商品肉鸡,即从育雏第1天直到出栏都在笼内饲养,提高饲养密度,最大限度地提高鸡舍以及土地利用率,同时又方便饲养管理。

4、采取分阶段扩群笼养,即饲养期前21d小区域集中育雏,节约供暖费用,21d后逐步扩群。

5、根据笼养肉鸡营养需要,研究设计相应的饲料配方,满足在高密度笼养条件下生长发育的需要。饲料配方的维生素比地面平养标准平均提高20%,适应笼养肉鸡需要。

6、育雏期鸡笼前网下半部设计为“梨形”,通过调节挡板,使之适应于商品肉鸡全程饲养的采食需要。

笼养肉鸡养殖技术

三、笼养肉鸡饲养期饲养管理要点

1、鸡舍内温度的控制

(1)进雏前鸡舍内温度的控制

笼养肉鸡采取全舍育雏,育雏前先调适鸡舍内的保温设备,检查暖气片及管道有无漏水及不热的现象,避免出现死角。

进雏前鸡舍内加温到26℃,做到提前保暖。因为笼养肉鸡采取全舍育雏的方法,育雏空间较大,调整鸡舍内温度做到温度均匀避免出现 温度相差太大的现象。

(2)育成期鸡舍内温度的控制

肉鸡育成期是指从7日龄到出栏,从育雏期开始,做到每周降低0.5℃,21日龄到出栏,温度维持在26℃左右。

(3)育雏期鸡舍内温度的控制

笼养肉鸡采取高温育雏,育雏期温度为33℃,以后每周减低0.5℃。因为7日龄内雏鸡自身调节体温的能力较低,因此7日龄内应该保持育 雏舍内温度的恒定。饲养员应该时刻检查鸡舍内的温度,避免温度忽高忽低,造成雏鸡的抵抗力降低。

2、鸡舍内光照的控制

(1)育雏期鸡舍内光照的控制

笼养肉鸡采取上笼架育雏,与地面平养和网上平养的光照强度一致,即育雏期采取10-20LX的光照强度,一般选择10LX为宜(光照时间单 位:20勒克司相当于3.3瓦/米、10勒克司相当于1.7瓦/米)。现在多数笼养肉鸡鸡舍通过安装窗户和天窗可以解决鸡舍内光照强度的问题, 但是晚上鸡舍内光照强度往往达不到要求。

(2)育成期鸡舍内光照的控制

随着雏鸡日龄的增长,逐渐扩群,笼养肉鸡由最上层育雏饲养分群到中间层和下层饲养,此时光照强度一般选择5LX为宜,但是白天特别是夏季如果采取的不是完全密闭式鸡舍的话,光照强度往往大于5LX而晚上光照强度又低于5LX,光照强度不容易掌握,而且上、中、下三层笼之间的光照强度也不一致,所以笼养肉鸡光照强度不容易把握。

3、鸡舍内通风的控制

(1)育雏期鸡舍内通风的控制

育雏期要求鸡舍内的温度恒定,所以在通风换气的同时应该做到不降低鸡舍内的温度,在标准化笼养肉鸡舍中安装温控器可有效解决这一矛盾,通过控制风机的开启与关闭做到鸡舍内的通风和换气。育雏期间风机设置,开启温度设置为35℃,关闭温度为33℃,即当鸡舍内温度高于35℃时风机自动开启,当鸡舍内温度低于33℃时风机又自动关闭。同时在白天和晚上适当打开鸡舍两边的窗户,增加通风换气量,避免鸡舍内通风换气量不足而造成缺氧。

(2)育成期鸡舍内通风的控制

随着雏鸡日龄的增加,不断调整温控器上温度的设置值,如21日龄后风机的开启与关闭设置上一度的温差,即风机的开启温度为27℃,关闭温度为26℃,通过鸡舍内风机的开启和关闭控制鸡舍内的通风换气量,做到鸡舍内有充足的氧气而无异味。

4、鸡舍内湿度的控制

(1)育雏期鸡舍内湿度的控制

育雏期鸡舍内的湿度应保持在60-65%,增加鸡舍内的湿度可以通过在舍内摆放数个盛水的盆子,通过蒸发来增加鸡舍内的空气湿度也可以通过定期消毒增加舍内湿度。不建议采取向地面洒水或者是安装喷头来增加鸡舍内的湿度。

(2)育成期鸡舍内湿度的控制

育成期鸡舍内的湿度需保持在40-60%,适宜的湿度有利于肉鸡的正常生长。湿度不能过高或过低,如果湿度过低容易引起肉鸡的脱水,羽毛生长不良,皮肤干燥,空气中灰尘飞扬,易诱发呼吸道疾病。夏季如果湿度过高容易引起鸡体蒸发散热受阻,采食量减少,饮水量增加的问题,且引起中暑,冬季湿度过高则引起鸡体失热过多,采食量增大,饲料消耗增多导致料肉比增加,增加养殖成本。

笼养肉鸡养殖技术

5、笼养肉鸡饲喂的控制

(1)育雏期肉鸡饲喂的控制

育雏期间笼养肉鸡与网上平养和地面平养添料遵循的原则一致,采取人工添料,使用料盘而非料槽添料,育雏期间饲喂人工添料的次数为6-8次/天,做到少喂勤添,增加鸡的采食量。

(2)育成期肉鸡饲喂的控制

肉鸡在育成期添料实行上料机上料,一般每天上料两次,同时根据日龄的增加,改变上料次数。在育成期间使用上料机的同时应该采取与人工添料相结合,这样可以避免因料槽缺料而影响肉鸡的正常生长。

6、笼养肉鸡密度的控制

(1)育雏期间鸡舍内密度的控制

笼养肉鸡育雏采取全舍育雏和上层笼架育雏相结合的方式,每个笼子的育雏只数为25只,采取全舍育雏所以不存在拥挤的问题。

(2)育成期鸡舍内密度的控制

笼养肉鸡育成期的饲养密度与季节有关,夏季饲养密度低,冬季的饲养密度可以适当增加,一般控制在每个笼子饲喂8-9只。

四、笼养肉鸡饲养管理中注意的问题

1、温度方面注意的问题

(1)合理摆放(高度及数量)温度计的

标准化鸡舍饲养中鸡舍的长度和宽度较大,鸡舍内东西或者南北两侧的温度不一致,应该注意温度计的合理摆放,在鸡舍的东、中、西各放一只温度计,从而得到鸡舍内的平均温度。

(2)夏季降温措施(湿帘)

夏季可以通过湿帘降低鸡舍内的温度,同时应该注意湿帘的开启时间避免鸡舍内温度过低或鸡舍内温度不一致,造成鸡出现感冒。

(3)秋季控温

秋季昼夜温差较大,应该调节鸡舍内的温度,避免出现温度忽高忽低的现象。

(4)冬季保温

冬季通过暖气或者是鼓风机提高鸡舍内的温度。

2、密度方面注意的问题

笼养肉鸡注意鸡舍内的密度实际就是注意观察每个笼子鸡的不同采食量,调整每个鸡笼鸡只的数量,做到采食均匀。

3、免疫方面注意的问题

笼养肉鸡免疫时较多的采取饮水免疫的方法,免疫时应注意疫苗的剂量和饮水时间的掌握,饮水时间不能太长,太长容易造成疫苗免疫效价的降低。

在使用饮水免疫时应注意添加脱脂奶粉,脱脂奶粉能增加疫苗的免疫效果,或者配合中牧利德的“免疫超抗”或“排疫五肽”。

上一篇肉鸡的饲养管理

下一篇现代化肉鸡养殖大棚

养殖技术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