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火鸡常见疾病的诊断防治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06 06:03:10标签: 火鸡 火鸡养殖技术 当前位置:黑茶农业网 > 养殖技术 > 手机阅读

随着养殖业的发展,现在火鸡在我国各个地区均有养殖,而在火鸡的养殖中,要取得成功,不仅要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对疾病的诊断、防治也应有了解,做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提高火鸡的抗病力,促进火鸡的健康成长,现小编将火鸡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防治介绍如下:

火鸡常见疾病的诊断防治

一、疾病预防

1、鸡舍卫生:火鸡在进入室内饲养时,应在地面上铺设2寸厚的沙子或锯木屑或切过的稻草,并定期更换,经常打扫鸡舍,搞好清洁卫生,栏舍、笼及食饮器具要经常进行消毒,鸡舍消毒要制度化。 此外,还应钉好纱罩、纱窗、纱门,以防蚊防鼠。

2、疫苗防病:7日龄时,用鸡新城疫Ⅰ系滴鼻,每只雏鸡滴2~3滴;30日龄时,用鸡新城疫Ⅱ系疫苗滴鼻或胸部肌肉注射;60日龄时,再用Ⅰ系疫苗注射1次,平时定期喂一些白酒浸过的大米,以后不会得鸡瘟病。

3、驱虫防病:育雏期结束进入场地圈养或散放后,要用灭滴灵和肠虫清拌料投喂,每月喂3天,每天2次,每次每鸡各2粒,碾碎拌入精料中喂,也可将过期的青霉素、链霉素进行废物利用,不要丢弃,适量放入水盆中让其饮之,以防火鸡盲肠肝炎病和肠道寄生虫病的发生。

火鸡常见疾病的诊断防治

二、常见疾病防治

火鸡的常见病有蓝冠病、新城疫、传染性喉气管炎、出血性肠炎、鼻气管炎、沙门氏菌病、丹毒、支原体病、黑头病(盲肠肝 炎)、球虫病、火鸡瘟、嗉囊下垂、心肌炎、腱炎等等。

(一)支原体病

火鸡支原体病又被称为“1日龄型气囊炎”、“气囊炎缺陷症候群”或“火鸡症候群-65”。本病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 各种日龄火鸡均可发生的传染性疾病。既可经种蛋直接传播,也可通过异性交配、空气、人员、设备等一些直接和间接接触而水 平传播。

1.病原

火鸡支原体肉汤培养物经姬姆萨染色表现为球状体,可单在、成双或成小丛。不同株支原体抗原性稍有差异,其致病力也各不 相同。

2.症状

成年火鸡往往是带菌鸡群,感染而不表现明显症状,但其生长速度、产蛋率、受精率、孵化率和健雏率都比支原体阳性率较低 或无支原体的火鸡群低。当饲养管理不善,环境条件变劣以及有其他应激因素存在时,会出现生产性能的进一步下降和精神委顿 、采食下降等一般症状。大多数疾病症状出现在6周龄以下的雏火鸡,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不良,身体矮小,增重速度降低。出现 气囊炎的一些症状。颈椎变形,歪脖。腿部出现症状,跗跖骨弯曲、扭转、变短,跗关节肿大。

3.病变

支原体阳性率较高的火鸡群其所产种蛋多在孵化后期出现死亡,死胚及出壳火鸡胸气囊可见浑浊和纤维素性斑点。6周龄以下 的发病雏火鸡胸、腹气囊均严重浑浊,有炎症表现,气囊壁增厚,并有黄色纤维样或干酪样物。成年鸡往往见不到干酪样病变。

4.诊断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只能作为诊断的参考依据,确诊本病必须采气管、鼻窦或气囊的渗出液,鼻甲骨或肺的悬浮液进行病原的 分离和鉴定。血清学诊断是最简单、最常见的方法,用已知抗原与待检血清进行平板凝集试验,根据凝集程度做出判断。

5.防治

建立无支原体的种火鸡群是控制疾病的重要措施,各级种火鸡场都要杜绝引进带有有支原体的火鸡,在饲养过程中加强兽医防 疫工作,定期对火鸡群进行监测,发现阳性立即淘汰处理。为了减少下一代火鸡支原体发生,也可将种蛋进行一些抗生素药液浸 泡处理。火鸡支原体症的治疗可选用泰乐菌素、氯霉素、庆大霉素、林肯霉素、壮观霉素、金霉素及链霉素等。有条件时最好分 离菌株通过药敏试验,选择使用效果最佳的药物。应当注意,使用任何药物,都不可能消除火鸡的带菌现象。

(二)出血性肠炎

出血性肠炎是火鸡的常见病,世界各地都有发生,所有火鸡群在饲养过程中的一定阶段都要受到感染。主要发生在6—14周龄 的火鸡,以7—9周龄最为常见,本病的特点是突然发病,迅速死亡,死亡率高,还可以引起免疫抑制。

1. 病原

火鸡出血性肠炎病毒属于禽腺病毒Ⅱ群。该病毒无囊膜,呈20面体立体对称,内部核酸为DNA。其毒株有很多种,毒力各不相 同,某种毒株导致死亡的能力也相对稳定,但各毒株的抗原性是一致的。

2. 症状

火鸡出血性肠炎常因病毒毒株的不同而在临床表现上有较大差别,死亡率也从1%—60%不等。一般毒力的毒株感染,可能在较短时间内造成少数火鸡突然死亡,而大群火鸡基本无症状表现。中等毒力或强毒株感染,引起火鸡急性发病,出现血便。发病的雏火鸡往往在几小时内突然死亡或完全康复。肛门周围常附着黑红色到深褐色血液。在腹部稍用力挤压,可以从肛门挤出血液。

3. 病变

肠道广泛性出血和脾脏肿大是本病的特征性病变。肠道扩张,肠壁中度充血,呈黑红色,肠道内充满红色到褐色血液。脾脏肿 大,颜色发暗,质脆易碎,呈大理石状或斑驳样。也可看到内脏器官苍白,肺充血,肝脏肿大和各种组织的血斑。

4. 诊断

根据肠道和脾脏的病理变化,可以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则要进行病毒的分离鉴定、组织病理学检查和血清学实验。病毒的分离 鉴定,可用血性肠内容物,经口腔或泄殖腔接种易感小火鸡。还可用从马立克氏肿瘤培育出的B淋巴细胞分离和增殖火鸡出血性肠 炎病毒。病理组织学检查主要是采集脾脏和肠道样品。血清学诊断可通过琼脂凝胶沉淀实验检查火鸡血清中的抗体,也可以用阳 性血清在脾脏提取液中检查抗原,通过ELISA检测病毒抗体也是重要的诊断手段。

5.防治

火鸡肠炎病毒经粪便排出,粪便被吞食或通过垫料、饲料、饮水以及其他途径传染给另外的火鸡,造成本病的迅速蔓延和扩散 。因此,加强兽医卫生防疫工作,做好隔离和消毒,是控制本病的重要手段。已有一些国家对种火鸡群除加强饲养管理和防疫消 毒外,采用组织培养苗或细胞培养苗免疫接种。对发病火鸡,可注射健康鸡群的阳性抗血清,每只火鸡0.5—1毫升。

火鸡常见疾病的诊断防治

(三)冠状病毒性肠炎

火鸡冠状病毒性肠炎又称蓝冠病、传染性肠炎、泥淖热等。本病侵害各种日龄的火鸡,是一种非常严重的、高度传染性疾病。

1. 病原

火鸡冠状病毒有囊膜,纤突呈日冕状。内部核酸为RNA。能在15日龄以上的火鸡胚和16日龄以上的鸡胚中培养。该病毒具有高 度传染性,但抵抗力较弱。

2. 症状

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大火鸡突然出现食欲降低,饮水减少,精神委顿,生产性能下降。雏火鸡不停地尖叫,声音虚弱无力, 挤缩在一起,靠近热源。粪便较稀,呈泡沫状,淡绿色或淡褐色。发病率常达100%,死亡率5%—25%不定。

3. 病变

尸体极度消瘦,脱水。肠道病变比较明显,肠呈黄褐色,肠内充满气体和水分。肠黏膜可见小的出血性斑点。肝脏颜色变深。 胰腺外观呈白垩样,并有许多白色病灶。脾脏较正常时小。

4. 诊断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只能作为诊断的参考依据,通过接种火鸡胚或1—4日龄雏火鸡,检查其感染性。采用免疫电镜,病毒中和 实验,直接荧光抗体,ELISA等方法进行确诊。

5. 防治

火鸡冠状病毒抵抗力弱。因此,有效的卫生防疫措施便可杜绝该病的流行。在发病鸡群的饮水中加入百分之一的新霉素或链霉 素对减轻症状有一定的效果。使用肠道抗体也可以控制继发性的细菌性肠炎。

(四)鼻气管炎

火鸡鼻气管炎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呈不断流行和发展趋势。任何日龄的火鸡都可感染,该病以呼吸道症状、头部肿胀和种火鸡 产蛋下降为特征。

1. 病原

火鸡鼻气管炎病毒属副黏病毒科肺病毒属,多呈椭圆形,也可见圆形或长丝状粒子。该病毒无血凝和神经氨酸酶特性。

2. 症状

成年种火鸡感染后临床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采食量的减少和产蛋量下降,而且蛋的质量下降。畸形蛋增多,蛋壳变薄、砂壳 蛋增多,蛋壳颜色变白。雏火鸡发病经常出现鼻炎和气管炎的症状,咳嗽、湿啰音、气喘或张口呼吸,鼻窦肿胀,泡沫性的结膜 炎或眼睑炎,颌下或头面部水肿,有的颈上部和肉髯出现水肿。并可见共济失调和角弓反张等现象。死亡率差异很大,从个别死 亡到50%不等。

3. 病变

主要病变在呼吸道,气管内黏液增多,甚至有坏死组织在气管形成干酪样栓塞,引起肺水肿、肺充血和肺炎。鼻窦炎症也比较 明显。也可见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卵黄性腹膜炎等病变。

4.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即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必须通过实验手段进行。常用的方法有6—7日龄鸡胚卵黄囊接种,发病火鸡血清抗体检查等。

5. 防治

良好的饲养管理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手段。加强通风换气、温度调控、垫料管理以及卫生防疫等各方面的工作就可以最大限度地 降低火鸡鼻气管炎的发病率、死亡率和经济损失。在一些发达地区已开始使用活毒疫苗和油乳剂灭活苗,在防止种火鸡发病和保 护下一代雏火鸡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发病火鸡使用抗生素也可以起到减轻症状和控制继发感染的作用。

火鸡常见疾病的诊断防治

(五)新城疫

新城疫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除鸭和鹅外,大多数禽类都会受到感染而发生新城疫。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难,下痢,神经紊 乱,黏膜和浆膜出血。各种年龄的火鸡都会发病,引起的损失较大。

1. 病原

病原为新城疫病毒,属于一种副黏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依病毒毒力分为强毒型,中毒型,弱毒型三种。

2. 症状

可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型。

最急性型:发病突然,病程较短,往往看不到任何症状就突然死亡。

急性型:病火鸡咳嗽,流黏液样鼻涕。呼吸困难,昏睡。翅膀下垂,转圈,神经紊乱,临时性体温下降。口腔内有暗灰色酸臭 液体。

亚急性型:病火鸡出现神经症状,腿、翅麻痹,死亡率较低。

慢性型:往往表现为散发个别死亡。

3. 病变

病变部位主要是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消化道可见出血、坏死等病变。鼻腔、喉头、气管都可见炎症表现。

4.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即可初步诊断。分离病毒或用血凝抑制试验进行确诊。

5. 防治

采取综合的兽医卫生防疫措施,对杜绝该病的传播非常重要。用鸡新城疫Ⅱ、Ⅳ系疫苗免疫火鸡,可有效地预防火鸡新城疫的 发生。有条件时应测定火鸡血清抗体水平情况,根据抗体高低确定免疫时机。无条件监测抗体时,可于雏火鸡7—10日龄第一次免疫,5周龄第二次免疫,9周龄第三次免疫,以后每3个月免疫 1次。

上一篇无公害火鸡养殖技术

下一篇挑选火鸡苗有窍门

养殖技术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