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蚯蚓高效养殖技术_下篇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08 06:49:23标签: 蚯蚓养殖技术 当前位置:黑茶农业网 > 养殖技术 > 手机阅读
 

9、饲料的营养成分

     在堆制发酵饲料时,就应十分注意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和配比,这样在养殖蚯蚓时,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饲料不同,其中所含的营养成分和数量各异,对蚯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也不一样。饲料中的化学成分和组成,是评价饲料营养价值的最基本的指标,不过饲料营养价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
用不同的饲料来喂养蚯蚓,其生长、繁殖率以及产量是不同的。因此必须用全价饲料来喂养蚯蚓,才能得到较优质的蚯蚓和丰厚的产量。
在饲养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采用单一饲料来养殖饲喂"大平2号"赤子爱胜蚓,其增重和生产蚓茧量与用混合配比的饲料来饲喂相比,有着明显的差别,可见必须合理地科学地配比各种饲料,才能收到最佳的养殖效益

10、蚯蚓茧的孵化

     人工养殖的蚯蚓一般将蚯蚓茧产于蚓粪和吃剩下的饲料中。可把蚓粪和剩余的饲料收集起来,放在箱或筐内孵化。温度直接影响到蚯蚓茧的孵化率和孵化时间的长短。蚯蚓茧孵化时温度越高,孵化所需的时间越短,但孵化率和出壳率会下降。蚯蚓茧孵化的最佳温度一般为20℃左右。幼蚯蚓孵出后应马上转移到25~33℃的环境条件下养殖,并供给充足新鲜、营养丰富的饲料。

11、幼蚯蚓养殖

     幼蚯蚓刚从蚓茧孵出,一般呈丝线状,身体弱小,幼嫩,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发育极快,在管理上应特别注意。在投喂饲料时应注意选择疏松、细软、营养丰富的饲料。为使幼蚓生活在空气新鲜的环境里,可以用薄层饲料来投喂饲养,在加水时,不宜泼洒,可用喷雾器喷洒,使水呈雾状,每天可喷洒2~3次,但不能有任何积水。温度应控制在20~35℃之间。在养殖时还应特别注意蚯蚓的天敌,如蚂蚁、蜘蛛、老鼠等。

三、蚯蚓养殖场地与设备

1、蚯蚓农田养殖法

    一般可在园林或农田内开挖宽35~40厘米、深15~20厘米的行间沟,然后填入畜禽粪、生活垃圾等,上面再覆盖土壤。在沟内应经常保持潮湿,但又不能积水。这种方式养殖蚯蚓,在种植有各种农作物的农田、园林、桑林、饲料地等均可采用。农田养殖法养殖蚯蚓能改良土壤,促进农林业增产,成本较为低廉。不过这种养殖方法有其缺点,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单位面积产量较低。
    如果将室内养殖和室外养殖结合效果好。在春秋季可把蚯蚓养殖移至室外,到秋末初冬季节移到室内。幼蚓的养殖放在室内,成蚓养殖放在室外。这样可以利用大田、园林、牧场等辽阔的土地来养殖蚯蚓,不仅大大降低养殖成本,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利用蚯蚓来改良土壤,与果树、林蛙套种套养,促进农林牧各方面综合增产。因此,这是立体生态型开发利用的一条理想途径。 

2、蚯蚓堆肥养殖法

    取农家肥50%,土壤50%,两者混合,或以肥料和土壤各10厘米交替分层铺放成堆。每堆宽约1~2米,高50厘米,长度不限,一般堆放一天以后,其肥堆内便可诱集上百条蚯蚓。当然也可向肥堆投入蚯蚓种人工养殖。此法蚯蚓增重快,是一种较经济有效的室外养殖方法。

3、蚯蚓盆养法

    利用盆、缸、废弃不用的陶器等容器饲养。由于盆、缸等体积较小,容积有限,一般只适于养殖一些体型较小, 不易逃的蚯蚓种类, 如赤子爱胜蚓。盆养法适用于小规模的养殖。其优点是养殖简便、易管理、搬动方便、温度和湿度容易控制。

4、蚯蚓棚式养殖法

    棚式养殖,其结构与冬季栽种蔬菜、花卉的塑料大棚相似,棚内设置立体式养殖箱或养育床。可采用长30米、宽7.6米、高2.3米的塑料大棚。棚中间留出1.45米宽的作业通道,通道两侧为养殖床。养殖床宽2.1米,床面为5厘米高的拱形,养殖床四周用单砖砌围墙,高为40厘米,床面两侧设有排水沟,每2米设有金属网沥水孔。整个养殖棚有效面积为126平方米。
    塑料棚养殖受自然界气候变化影响较大,因此必须做好环境控制工作,在夏冬季节必须采取控温措施。温度太高对蚯蚓生长繁殖不利,可以采取遮光降温,将塑料薄膜改为遮荫网,还可在棚顶内侧加一隔热层,保持棚内良好通风,降低温度。也可喷洒冷水降温,使棚内空气湿润,地面潮湿。还可采取缩小养殖堆的方法,使养殖堆高度不超过30厘米,以利通风,并且在养殖堆上覆盖潮湿的草帘。采取以上措施可使棚内温度降低,一般棚温不超过35℃,而床温又低于棚温,床温最高不超过30℃。在冬季采取防风、升温、保温等措施,在入冬前,可将夏季遮阳光物全部拆下,把遮荫网改为塑料薄膜,以增加棚内光照来加温,还可在棚外设防风屏障,加盖苇帘或草帘,使整个棚衔接处不漏风。另处在棚内增设内棚,以小拱棚将养殖堆罩严保温,还可改变养殖堆,将养殖层加厚至40~45厘米,变为平槽堆放。采取这些措施可以大大提高棚内和养殖堆的温度。如当棚外温度降至-3~-5℃时,则棚内温度可保持4~5℃,床内温度可达8℃以上。整个冬季蚯蚓仍能继续采食、生长。总之,采用塑料棚养殖蚯蚓,虽受自然界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大,但是只要做好环境温度控制工作,全年床温均能保持在适宜于蚯蚓生长、繁殖的温度范围。

5、蚯蚓箱、筐养殖法

    可利用废弃的包装箱、柳条筐、竹筐等养殖。箱、筐的大小和形状,以易于搬动和便于管理为宜。一般箱、筐的面积以不超过1平方米为好。在养殖箱底和侧面均有排水、通气孔。为便于搬运,可在箱两侧安装拉手把柄。箱底和箱侧的排水、通气孔孔径为0.6~1.5厘米;箱孔除可以通气排水外,它还可控制箱内的温度,不至于因箱内饲料发酵而升温过高。另外,部分蚓粪也会从箱孔慢慢漏落,便于蚓粪与蚯蚓的分离。箱内的饲料厚度要适当,可以根据不同季节和温湿度来调整,在冬季饲料的厚度可适当增厚,不过饲料装得过多,易造成通气不良;饲料装得过少,又易失去水分、干燥,从而影响蚯蚓的生长和繁殖。为了减少箱内饲料水分的蒸发,保持其一定的湿度,除喷洒水外,还可以在饲料表面覆盖塑料薄膜、麻袋、草席、苇帘等物。养殖箱也可以用塑料箱代替,塑料箱具有价廉、耐用、不易腐烂等优点。
若要增加养殖规模,可将相同规格的饲养箱重叠起来形成立体式养殖。这样可以减少场地面积,增加养殖数量和产量。如欲进行大规模集约化养殖,可以采用室内多层式饲育床养殖,以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和场地,增加饲育量和产量。多层式饲育床可用钢筋、角铁焊接或用竹竿、木杆搭架,也可用砖、水泥板等材料建筑垒砌,养殖箱则放在饲育床上,一般放4~5层为宜,过高则不便于操作管理,过低又不经济。在两排床架之间应留出通道(约1.5米左右)便于养殖人员通行、操作管理。放置饲育床的房间应设置完备的通风换气设施,以便于气体交换,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有利于蚯蚓的生长繁殖。在冬季应考虑室内温度,可采取加温和保温措施。在养殖蚯蚓的室内要安装照明设施,以供夜间照明,防止蚯蚓逃逸。除上述设施外,还应备有温度计、湿度计、喷雾器等用具。
箱、筐(有专供养殖蚯蚓的箱、筐卖)养殖蚯蚓的密度,一般控制在单层每平方米4000~9000条,过密则影响蚯蚓取食、活动和生长繁殖,过稀则无法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在冬季气温降至-1℃度时,应注意及时加温、保暖,使室内温度保持在18℃以上,为防止蚯蚓冻死,养殖室内的温度要保持稳定,并且养殖室内每天应通风换气1次,使其保持空气流通和新鲜。夏季炎热,气温升高时,可经常用喷雾器喷洒冷水,以保湿降温。并且经常通风换气。
这种立体式饲育床式养殖方法具有占地面积小、便于管理、节约劳动力、生产效率较高等优点。采用这种方法养殖,可以大大缩短从产蚓茧到成蚓所需要量的时间。饲育床内的水分相对较稳定,经常保持在75%~80%左右很容易。立体箱式养殖方法具有很多优点,适用于土地资源不足的中小型养殖场。

6、蚯蚓池沟养殖法

    一般选择背阴或遮荫的地方挖池沟或用砖等建筑材料砌池沟。通常池沟长1米,宽50厘米,深30厘米,然后分层或混合投入饲料和土壤,并喷洒适量的水。可建多个这样的池沟,一些池沟倒入生活垃圾,但应拣出石块、瓦砾、骨刺、金属、玻璃碎片、塑料等不易分解的物质;另一些池沟内是经发酵腐烂的这类饲料,以投放蚯蚓养殖,两批池沟轮换使用,这样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7、蚯蚓沟槽养殖法

    择背风遮荫处,开挖沟槽来进行养殖。在开挖沟槽时应设置排水管。养殖沟槽一般是宽1米,深60-80厘米,长度可因地制宜。在沟底通常先铺一层5厘米厚的禽畜粪便,然后再铺上一层杂草、树叶或麦秸、豆秸秆等,其上再覆盖一层5厘米厚的土。这样依次铺垫,直至填满沟槽为止,其表土上再覆盖稻草、麦秸或芦苇、麻袋等覆盖物。为保持沟槽内土壤的湿润,可根据天气情况适时喷水。采用这种方法养殖蚯蚓增产快。在饲料充足条件下,一般每平方米投放上千条蚯蚓。放养两个月后即可采收蚯蚓,以后可每隔一个月采收一次。

 8、蚯蚓越冬

    越冬是开展蚯蚓养殖不可忽视的环节。农田、园林、野外养殖蚯蚓,可在冬季将蚯蚓移入棚内养殖,保持蚯蚓养殖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使蚯蚓可以在冬季照常生长发育和产茧繁殖。

9、蚯蚓的采收

    在15目的网箱中放入蚯蚓爱吃的饲料,将该网箱埋入在养殖槽中,引诱蚯蚓聚集于其中。在温度20℃条件下,经7天,蚯蚓就几乎会装满网箱。将网箱取出,用适当的筛子把混有的少量蚓粪去掉。这种方法可用于坑养、池养、沟养以及农田养殖。在养殖场地周围投以新鲜、蚯蚓爱吃的食物,也可引诱蚯蚓。
根据蚯蚓惧光怕热的习性,来分离蚯蚓。将蚯蚓放在筛网内,利用日光或强灯光照射,蚯蚓就朝下方自动移动爬出。还可以根据蚯蚓怕水淹的特性来分离,将大量水灌入养殖池内,蚯蚓会主动爬出地面。

10、蚯蚓防逃、防敌

    在一般饲养情况下,如果温度、湿度适宜,饲料充足,空气通畅,无强光照射,无过多水分,蚯蚓是不会逃跑的。在养殖蚯蚓时密度过高,食物、氧气等供应不足,往往使蚯蚓出现逃逸现象。
蚯蚓的天敌较多,包括各种鸟类、爬行类、两栖类、节肢动物及各种寄生虫。鸟、蛇、蛙、蟾蜍、鼠、蚂蚁非常喜食蚯蚓,鼠常钻进养殖场大量食取蚯蚓饲料,对养殖蚯蚓威胁很大。

11、蚯蚓疾病防治

    许多寄生虫的中间宿主为蚯蚓,这些寄生虫为完成其生活史必须从蚯蚓体内度过,吸取蚯蚓体内营养,会对蚯蚓造成损害。还有一些原腔动物,如线虫,常寄生于蚯蚓的食道、体腔、血管。不过能引起蚯蚓发病的细菌、病毒和微生物很少。

上一篇蚯蚓高效养殖技术(上篇)

下一篇蚯蚓养殖所需注意的几点

养殖技术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