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技术讲解:黄喉拟水龟稚幼龟饲养相关文献学习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08 09:15:04标签: 养龟养殖技术 当前位置:黑茶农业网 > 养殖技术 > 手机阅读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黄喉

     黄喉拟水龟俗称石龟、香龟,分布于越南、日本、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东部、南部、海南、西至云南等地,常见于丘陵地带半山区的山间盆地或河流谷地的水域中。随着宠物龟市场的蓬勃发展,黄喉拟水龟越来越受到广大家庭饲养者的喜爱。本文旨在通过对相关专业文献的浅析,从气温、食物、应激对稚幼龟生长的影响及稚幼龟发育畸形原因等方面出发,与读者共同学习。

     1、气温对稚龟生长的影响

     黄喉拟水龟一般从每年的4月开始产卵,8、9月份孵出。当年孵出到越冬期的龟苗,一般称为稚龟,到次年越冬期结束后的龟苗称为幼龟。常温饲养条件下,稚龟在8-12月生长缓慢,12月-翌年4月为越冬期,生长基本停止,4-10月为快速增长期。达到50g以上时,生长速度明显加快。6月初至9月底为黄喉拟水龟的最快生长期,此时也为全年最高温时期。气温高,黄喉拟水龟的生长快;气温低则生长慢,甚至停止生长。生长速度与周年的气温变化密切相关[1]。

     1.1稚龟自然越冬

     黄喉拟水龟稚龟在平均温度16-18℃时尚可摄食,温度降至14℃进入越冬期,温度回暖至18-24℃时,稚龟逐渐从冬眠状态苏醒[2],生长恢复正常。刚孵出的稚龟体重在6.4 -13克之间,平均9.75 克,越冬前应强化培育, 使其个体尽量大, 积累足够的营养物质抵御越冬期间能量的消耗,提高越冬成活率[3]。有研究表明,环境温度为5-20℃时,体格健壮、体重18克以上的黄喉拟水龟稚龟,自然越冬成活率较高[4]。家庭饲养黄喉拟水龟常用冬眠环境有浅水、苔藓、毛巾、沙土、冰箱冷藏室等。冬眠过程应避免温差过大,环境宜阴暗并做好定期检查工作。当环境温度低于3-5℃时应警惕龟冻伤可能[5]。

     1.2稚龟加温越冬

     相对于自然冬眠,加温越冬不仅可以促进稚龟的生长,也可以提高越冬成活率[2]。家庭饲养常用加热棒加温,水温控制在25℃-30℃之间。水质管理是加温越冬中相当重要的一环,及时清除残余饲料、每周用4ppm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20分钟、保证环境通风良好是保证水质的有效方法,同时应注意每次换水后的温度与原来水温相差不能超过3℃。当室外温度已达20℃以上、水温达15℃以上时,可逐渐降低加热温度,直至与外界温度大致接近[6]。近来有饲养者采用“微冬眠”的方法,配合投喂命脉龟粮,取得了一定的饲养效果,此处不展开讨论。

     2、食物对稚龟生长的影响

     黄喉拟水龟属杂食性,野生龟喜吃昆虫幼虫、蛹、蝌蚪、小青蛙、蚯蚓、小鱼、小虾,也食小麦、水稻[7],家庭饲养条件下大多投喂动物性饲料或者配合饲料(龟粮)。因其以肉食性为主, 故喂食龟粮的稚龟有一个食性的适应过程, 因而在开始投喂的一段时间内生长速度相对投喂动物性饲料会慢一些。有试验表明,较长时间喂食鱼肉或黄粉虫等单一饲料, 黄喉拟水龟稚龟会因缺乏所需的某些重要的营养物质和必需氨基酸而导致一定时间后生长速度慢于投喂龟粮的试验组[8]。优质的龟粮能满足黄喉拟水龟稚幼龟的生长需求,而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特点研发的阶段龟粮更有针对性。

     3、应激对龟的影响

     龟的应激反应在养殖过程比较常见,所谓“环境胁迫”因素引起的龟病,就是龟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刺激产生的非特异性反应。常见的应激因素有天气气温变化、饲养环境变化、运输、换水、加温、缺氧、光照甚至是水深的变化。预防过度应激主要通过改善饲养环境,勤排污、少换水,适当使用消毒剂和分级饲养等方法,使水体等外部环境尽可能满足龟的生活、生长和繁殖的需要,促进龟与外环境之间的生态平衡,减少应激反应的发生。同时也应注意加强龟的体质,纠正应激状态带来的损害,以期维持龟体内环境的平衡[9]。

     4、稚龟发育畸形的原因

     有研究者认为,对于南种黄喉拟水龟,除了先天性畸形以外,大多数畸形发生在龟苗出壳的半年内、体重100g以下的个体中,初养者发生畸形的几率很高。超过250g的个体,其生长基本定型,再发生畸形的可能性大大减少[10]。常见导致发育畸形的原因有饲养密度过大(常见因运动减少导致营养过剩)或偏小(常表现为软壳病)、温度过高或温差变化过大、水位过浅、营养失衡、药物使用不当等。从根本上改变上述错误的饲养方法是避免稚龟发育畸形的关键。

上一篇技术讲解:如何用LIFELINE孵化箱挑战高孵化要求的龟苗?

下一篇乌龟肢体肿胀怎麽办?

养殖技术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