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大黄鱼的病害及防治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06 19:29:42标签: 黄鱼 黄鱼疾病防治 当前位置:黑茶农业网 > 渔业 > 手机阅读

黄鱼

同其他养殖鱼类一样,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与养殖年月的延长,大黄鱼的病害也日益严重,若不及时加以研究解决,最终将成为大黄鱼养殖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对于大黄鱼的病害,目前尚未进行过系统研究。为使大黄鱼养殖产业化健康持续发展,福建省科委与水产厅已将病害防治技术列入大黄鱼养殖产业化的关键技术研究计划,正组织有关科技人员进行科技攻关,现仅就我区在大黄鱼的养殖实践中所遇到的危害较大的几种病害及采取的一些相应防治措施予以简述。

大黄鱼病害的初步诊断方法</P><P>诊断是鱼病害防治的首要环节,只有正确诊断才能对症下药。大黄鱼病害发生的厂因多种多样,但归结起来,主要由病原体的侵袭、鱼体的健康状况,以及环境的变化等三个要素所决定。要弄清这些要素的致病机理。主要的诊断与处理程序:

1、观察体表症状,取鳃、鳍、体表粘液;打开体腔,观察内脏症状,并取肠、肝脏等,用解剖镜或低涪显微镜,检查有无寄生虫。

2、若未发现寄生虫,就再回过来了解环境条件、投惧与摄食情况、施药情况,从中分析是否属于细菌性病体致病,或环境条件营养障碍致病,并采取相应措施。

3、当两种致病因素之间的鉴别有困难时,可同时采用综合方法进行防治。因为鱼体在发病过程中常常存在原发性与继发性的交叉感染,环境恶变也会引发细菌性等病害。

4、实施上述现场处理的同时,有条件的再采样进行病鱼微生物学、病理学方面试验室检查与水质分析,以求确诊。</P><P>二、大黄鱼常见病害的防治

黄鱼

寄生虫性病害

原虫性病害

①刺激隐核虫病(白点病)。

[病原]咸水小瓜虫,虫体呈球形或卵形,类似多子小瓜虫,大小0.066-0.45×0.034-0.36mm,全身披有纤毛,一般有四个念珠伏大核。

[流行情况]成水小瓜虫主要寄生在海水鱼的鳃、皮肤、鳍等处,每年5月中旬至8月份沿海各海区均有流行,咸水小瓜虫适宜繁殖温度20-25℃,其靠胞囊及其幼虫传播,

[症状]首先体表出现大量小白点,严重时鱼体覆盖有一层白色薄膜,由于虫体的破坏会引起断发性细菌感染,从而造成鱼体表皮发炎、坏死,鳞片易于脱落,鳍条腐烂,裂开,寄生鳃部时,破坏鳃片,感染上细菌后,会引起烂鳃现象。虫体侵袭鱼的眼角膜时,会引起发炎、变瞎,病鱼食欲减退,体瘦,游泳失调。虫体可用显微镜观察判断。

[防治方法]a、密度不宜过密;b、用0.4-1ppm孔雀石绿浸泡病鱼5-10分钟,隔日再浸浴一次;c、 60ppln福尔马林浸浴15-20分钟,土池则为20一30ppm全池泼洒,d、杀虫灵用淡水配成50ppm,浸洗5分钟。

②布娄克虫病

[病原]该虫为石斑瓣体虫属管咀、斜管科,侧面观可见背部隆起,腹面平坦,虫体腹面观呈椭圆形或卵形,大小45-80×29-53um,腹面前部有一圆形胞口,能够伸缩,虫体的前部及背部前缘有纤毛,在大核后方有1个犹如发朵的瓣状体,此虫为分裂法繁殖。

[流行情况]该病流行于热天,主要危害20一50mm的鱼苗。水温25℃以上。在高密度流水养殖及网箱养鱼更为多见,发病快,感染率和死亡率均很高。

[症状]其主要寄生在鱼苗的鳃部,大量寄生时鳃部呈灰白色,粘有许多污物,休表也时有寄生形成不规则的白斑,胸鳍从体测垂直伸开,病鱼常浮于水面,游动迟缓,可用显微镜镜险判断。

[防治方法]a、用淡水+20ppm呋喃唑酮浸泡2-5分钟。b、用海水+200ppm福尔马林在增氧条件下浸浴20分钟;亦可在流水较缓时,将网衣提起至0.5米深时,用福尔马林稀释50倍(海水)直接泼洒于网箱中,前后操作20-25分钟。C、用海水+2ppm硫酸铜浸浴10-20分钟(小苗小心使用)。

上一篇鲫鱼出血病的防治

下一篇香酥鲫鱼的制作

渔业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