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农业网 — 助力农村创业者走上致富之路!

养殖中华鲟的特性

来源:互联网时间:2023-09-09 02:33:54标签: 中华鲟 中华鲟综合 当前位置:黑茶农业网 > 渔业 > 手机阅读

中华鲟

中华鲟是大中型的经济鱼类,不但个体大,肉质鲜美,而且其卵子可做成名贵的鱼籽酱。因此,中华鲟不但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前景十分诱人。目前,中华鲟的人工繁殖技术、营养需求和饲料等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国内外中华鲟养殖现状  

对于中华鲟的资源及其增殖的研究,在国外已有100多年的历史,1869年前苏联学者已开始研究小体鲟的生物学及其繁殖。到本世纪70年代前苏联已建中华鲟繁殖场超过20余个,年产幼鲟达1亿尾以上,后美国、意大利、德国、法国及比利时等国家也相继强化欧洲鲟、杂交鲟等遗传工程研究及实行现代化养殖生产。然而,近10年来随着工业化的高速发展带来的水污染,影响中华鲟生存,1990年世界中华鲟总产量约2万吨,至1993年后下降到1万吨。    

在国内,我国的中华鲟研究也有几十年的历史。由于长江沿江的建闸筑坝,阻碍了中华鲟的调游和产卵,使这一种类涉临灭绝。为对其进行保护,从50年代,我国的科学工作者开始对其生态及生物学方面展开研究,70年又开始人工繁殖及放流增殖,目前已建立起大规模的繁殖治工处。目前,主要养殖品种有俄罗斯鲟,史氏鲟和匙吻鲟。  

中华鲟

2、几种主要养殖中华鲟的生物学特征    

(1)俄罗斯鲟  

外形特征:个体延长,呈妨锤形,体高为全长的12%-14%,头长为全长的17%-19%,吻长为全长的4%-6.5%,吻短而钝,略呈圆形。触须4根,位于吻端与口之间,更近吻端。须上无伞形纤毛,口小、横裂、较突出,下唇中央断开。背鳍不分枝,鳍条27-51根,臀鳍不分枝,鳍条18-33根。体色背部灰黑色、浅绿色、墨绿色,体侧灰褐色,腹部灰色或柠檬黄色。幼鱼背部呈兰色,腹部白色。  

生态习性:俄罗斯鲟主要分布在里海、亚速海和黑海,以及流入该海域的河流。除洄游种群外部分是终生在淡水生活的定栖性种群。  

食性:底栖软体动物,虾、蟹等甲壳类及鱼类。幼鱼以糠虾,摇蚊幼虫为食,雌鱼生长快于雄鱼。  

繁殖:雌鱼性成熟多在12-16龄,重14-18kg,雄鱼性成熟11-13龄。绝对怀卵量平均值26.6-29.4万粒,相对怀卵量每公斤鱼体重1.08-1.2,卵径3毫米,卵重20.6毫克。繁殖水温9-12℃。  

(2)史氏鲟  

外形特征:  

体延长呈圆椎形,头呈三角形,略为扁平,下口位,口裂小,呈蒜瓣状,口前有四条角须,呈一字形排列并与口平行,口能伸出呈管状,伸出的口管长度因个体大小而异。幼体在吻腹面有平均7粒粒状突起(俗称七粒浮子)体长无鳞,背鳍位于体后部,接近尾鳍。尾鳍为歪尾型,上叶大于下叶,背部体色绿灰或褐色,腹部银白,偶鳍与臀鳍呈浅灰色,躯干部横切呈五角形,腹部较平。  

生态习性:  

史氏鲟栖息于河道中。最适生长温度为21℃左右,最适孵化温度为18-20℃,适温性较强。其耗氧和窒息点高于常规鱼类,溶氧不能低于6毫克/升,有避光性。  

食性的生长:  

为动物食性鱼类,以水生昆虫幼虫,底栖动物及小型鱼类为食。幼鱼以底栖生物及水生昆虫幼虫为主。主要靠触觉、嗅觉捕食。史氏鲟生长速度较快,尤其是鱼体长超过15厘米时,生长速度加快,人工养殖条件下,在周年水温15-25℃情况下,一周年可达0.39-0.6kg,4周年可达7.38-10.25kg。  

繁殖:  

雌鱼性成熟为9-10龄,雄鱼为7-8龄,雌鱼个体平均怀卵量在28.6万粒,相对怀卵量为1.19万粒。卵具粘性,产卵高峰持续时间短而集中。  

(3)匙吻鲟  

外形特征:  

匙吻鲟外形很有特点,有一个形如匙柄的长吻,约占体长的三分之一,躯干流线型,尾部侧扁,鳃盖布满梅花状花纹,尾鳍叉形,不对称。体背部灰黑色,腹部灰白色。刚孵出的仔鱼无吻,一月后吻发育完全。  

生态习性:  

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和池塘中,适温广范,2-37℃水体中都能生存,能在北方安全越冬,对水中溶氧要求5毫克/升以上,PH值适宜范围6.5-8。  

食性与生长:  

是一种滤食性鱼类,主要食浮游动物的枝角类。生长较快,放养全长25厘米的匙吻鲟,当年达50厘米,体重0.5kg,第二年可达80-85厘米,体重2.5-3kg  

繁殖:  

雌鱼性成熟8-10龄,雄鱼7-9龄,是鲟科鱼类中性成熟最早的鱼类,相对怀卵量为3500粒/公斤鱼,卵巢占体重的15%-25%,卵径2-2.5毫米,具粘性。春季产卵,水温16℃孵化约6-7天,水温18-19℃,约5-6天。   

  

上一篇中华鲟价格和销量均上涨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渔业本月排行